- Jul 21 Wed 2021 23:01
經典電影|大衛林區《穆荷蘭大道》:你眼中的現實是什麼模樣
最近想補齊一些以前錯過的、或想重溫的好電影,也開啟「經典電影」「藝文選片」等影評計畫。剛好發現BBC曾經在2016年找來上百位全球影評人評選出二十一世紀百大電影,而高居第一名的是大衛林區的《穆荷蘭大道》。
- Jul 21 Wed 2021 23:01
展覽x電影|再見梵谷—梵谷光影展 & 電影推薦
早早買好預售票,等著開幕的人潮散去,連看了兩部梵谷電影,終於來到期待已久的光影展。走進展區,其實聲光效果比我想像的簡單許多,就是環繞式大螢幕播放梵谷各時期的名畫,佐以適切的古典音樂選曲。但是當青翠綠的田園風景環繞、配上微風徐徐似的巴哈平均律C大調前奏曲;坐在魔幻的樂音中,望著從地面螢幕延伸到幾尺高的璨爛星夜;震懾於最後凌亂的麥田,群鴉在一聲槍響後猖狂飛起,確實覺得如此沉浸式的體驗,加倍實現了梵谷亟欲透過畫作呈現給我們的,他眼中世界的本質之美、綿延之永恆。
- Jul 21 Wed 2021 23:00
閱讀|石黑一雄《夜曲》:夜幕降臨之際,五篇爵士樂手的故事
因為疫情而連續十多日足不出戶,有些心浮氣躁,這晚坐到窗前翻開石黑一雄的《夜曲》,一邊播放書中提及的、或自己喜愛的爵士樂,很快融入了故事氛圍,從夜晚的威尼斯運河、到午後的莫爾文丘,心情跟著悠揚的文字音符舒展開來。
- Jul 21 Wed 2021 23:00
藝文選片|《羅馬》及其幕後:重回記憶裡寧靜的孤獨
初次看《羅馬》,從第一幕開始就目不轉睛,帶著細小泡沫的水流沖刷淹沒方整的老磁磚,水面映照出的天空格外清亮,倒影裡飛機轟隆隆劃過又悄然回歸平靜,船過水無痕似的歲月,彷彿全凝結在這一幕裡了。由此,鏡頭不遠不近地跟隨著克萊奧,在極美的灰階氛圍中,跟著她兜兜轉轉於日復一日的家務,跟著她承受情感的短暫滋潤與長久離棄,跟著她目睹這個家、這個國的爭執與傷痛,跟著她陪伴孩子們的純真與懵懂。在日常、火光與浪花中,克萊奧始終掛著淺淺的笑,偶爾的緊張、哭泣和憂傷也壓抑而溫柔,不慌不忙,波瀾不驚。
- Jul 21 Wed 2021 22:59
消失的書展|《流動的饗宴:海明威巴黎回憶錄》
在我滿二十歲那年的夏天,和非常好的朋友去了巴黎。那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,我們天天拿著紙張地圖漫步巴黎,天空藍得很輕淺,少女興奮得很孩子氣。那其實是我們第一次到歐洲自助旅行,第一次看什麼都美、做什麼都浪漫,手牽手走過一條條電影場景般的街,肩並肩坐在塞納河畔分食甜點,巴黎就是我們的初戀。
- Jul 21 Wed 2021 22:59
文化閱讀|歌舞廳時代的逝去,《迴盪在西門町的歌聲》
月的聯合文學新書,我讀了《迴盪在西門町的歌聲:紅包歌星的故事》。起初會對西門町歌舞廳有所認識和興趣,其實全都因為白先勇的《臺北人》,永遠不老、穿著一身蟬翼紗的素白旗袍、淺淺笑著連眼角兒也不肯皺一下的尹雪艷,以及刀子嘴豆腐心、宛如玉觀音在苦海普渡眾生的金大班。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,是〈一把青〉改編成電視劇後連俞涵飾演的朱青,郭軫之死讓她性情大變,來台後雖然不是在西門町、但也在軍樂隊賣唱賣笑。這些女子各個妖嬈美麗、八面玲瓏、深諳世事,懷藏數不盡的故事與滄桑,即使身為女性也為之傾倒著迷。
- Jul 21 Wed 2021 22:59
金馬影展|費里尼《愛情神話》:生與性的永恆慾望
「當你選擇把佩托尼奧的《愛情神話》拍成電影,就像要拍一部科幻片,只不過把想像投射到過去,而不是未來。我曾害怕已經失去的創作熱情,在拍這部電影的過程當中又回來了。我感受到拍電影的慾望仍在燃燒。」——費德里柯·費里尼
- Jul 21 Wed 2021 22:55
秋日食旅|《雙木林》咖啡 x 攝影
初秋陽光和煦,飯後獨自前往永康街的好多咖啡,為了林予晞的攝影展《雙木林》,以及展覽限定的兩種特調飲品——冷萃咖啡「雙木林」、熱奶茶「遊目」。
- Jul 21 Wed 2021 22:54
文化閱讀|《魔幻拉美》:絢麗與暗影
拉丁美洲對我而言,一直有神秘而強烈的吸引力。深深喜愛奇女子三毛寫拉美行旅的《萬水千山走遍》,在安地斯山的高原湖濱恍惚穿越今生前世,在遼闊草原邂逅騎著駿馬的「高裘」願與她共度餘生;喜愛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》,切格瓦拉因為眼見土地、人民的苦難,傾力實踐的社會主義革命理想;喜愛以馬奎斯《百年孤寂》為代表的魔幻寫實,小鎮一代代的死生愛慾輪迴,逃不出人類文明的歷史命運。
- Jul 21 Wed 2021 22:54
閱讀|走出自己的房間 —《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》
維吉妮亞・吳爾芙——想到她,腦中自然浮現她最廣為流傳的那張黑白側臉,瘦削的臉頰、優雅的髮髻、略顯憂傷空洞的眼神,那曾是我在倫敦每日上學必經的風景。她的臉,就印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一棟以她為名的建築牆外,距離她當初所居所屬的布魯姆斯伯里(Bloomsbury)不遠,彷彿她始終盤旋在這城市上方,看顧著倫敦,看顧著百年來的女性、戰爭、和文學。